【嘉盛集团】原创连载九:如何选择外汇平台?(上)

不管从哪些角度衡量一个平台靠不靠谱或者适不适合你,大致都可以将这些角度归纳为四类,也即:资金安全、交易成本、交易环境和操作便捷。如果能有一个平台集聚四个方面的优势那就最为完美了,但事实上集聚所有方面的平台几乎不存在。很多外汇投资者都有过这种体验:一家平台刚开始都好好的,后来就花样百出。于是乎你换了一家又一家,直到彻底离开这个市场或者开始接受这种不完美的事实。阅读完本文,或许依然不能帮你找到合适的平台,但能让你少走弯路已是最大的荣幸。本文的逻辑顺序是先讲资金安全,然后在安全框架内再去看他的操作便捷性,然后是交易成本和交易环境。再结合网上各答主的观点,分析其可行性。

1、资金安全

资金安全无疑是四类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行业逐步走向低谷的时候更是如此。关于资金安全部分,主要的观点有这么几种:接受主流监管、STP/ECN订单模式、外汇媒体的评分和排名、平台实力等等。

1.1外汇监管

接受强有力监管机构监管是保障资金安全的重要选择。这是网上很多人的观点。这一点有错吗?没错。问题是你要知道外汇监管是投放式,换句话说,你账户开到哪里才会受到哪里的监管。如果您的账户开到主要监管下,受到保障是无疑的,但如果您的账户只是开到财税优惠的离岸岛屿,那么监管机构的效用近乎于零。目前全球主要的监管机构有美国的CFTC/NFA、英国FCA、香港(中国)SFC、日本FSA、澳洲ASIC和瑞士的FINMA六大监管。

遗憾的是美国CFTC、日本FSA不接受海外客户,中国香港SFC和澳洲ASIC不接受大陆客户,剩下的还有英国FCA和瑞士FINMA。2018年元旦,FCA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大经纪商财务和持仓的纰漏,并要求经纪商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营销活动,包括赠金和赠品。换句话说,如果FCA持牌经纪商把客户开到FCA将很难在大陆市场开展业务。这是为什么大家都不再把账户开到FCA的核心原因。剩下的就是瑞士FINMA,2009年瑞士改革规定:只有具备银行资质的机构才能从事零售外汇保证金业务。目前只有瑞讯银行和杜高斯贝两家。

事实上,目前除了瑞士的FINMA监管下的瑞讯银行和杜高斯贝以外,大家基本上都是把账户开到离岸岛屿,要么就是像英国IG集团一样直接退出大陆市场。比如以前开到FCA的平台嘉盛开到开曼群岛,FXCM福汇开到百慕大,GK捷凯开到BVI维京群岛,ATFX开到圣文森特;单一FCA牌照的诸如Terafx特汇则直接选择退出大陆。关于SFC和AISC变动下,英国IG集团直接选择退出大陆市场,包括其最后的”倔强“深圳收购FXCM集团的门户网站DailyFX也选择退出大陆;CMC则选择暂停新开零售账户,日本乐天证券的退出,还有就是中信控股香港上市公司KVB昆仑国际的退出(改名为CLSA)。

总结:

1)全球主要的监管机构几乎都不能对我们中国大陆客户账户的资金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全球监管政策变动对国内市场冲击很大,很多优质的零售外汇经纪商已经退出了。市场进入低谷期,资金安全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1.2订单模式

外汇另一类人的观点就是要选择STP/ECN订单模式的外汇经纪商,其观点是MM做市商是与客户利益对立,只有STP这种直通式和ECN这种撮合式交易是比较公平公正的。关于MM、STP和ECN的基础概念大家可以借助网络工具进行学习理解。我们曾经做过英国巨头CMCMarkets的通道提供给做自营交易或者提供给专业的操盘团队,就是采用直接STP的模式:客户在交易终端建仓,系统接收到指令以后直接在CMC机构账户建立同样的订单,中间时间差低于0.01秒,但是由于机构账户成本更低,我们可以获取一定的差佣毛利润。但是即便每个月有过亿的交易量(机构市场中的合约概念,也就相当于MT4上的1000手),我们依然没能靠这些利润直接去搭建个好的网站以及对接好的支付通道。这两年市场动荡,行情波动较大,黄金在LP机构账户的成本都在25左右。

上面的段落主要是想要表明,国内我们接触到的零售外汇经纪商如果仅仅依赖于STP/ECN订单模式很难以在国内生存的。要知道零售外汇经纪商在LP与终端客户之间的差值,还要扣掉MT4主标/白标的月销、桥接公式费用、网站以及CRM后台的运维、场地费用、人员成本以及媒体推广市场推广的费用等等。无利不起早。事实上,国内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所有经纪商都是做市模式(该模式在海外是完全合法合规的),也就是MM混合STP模式,没有纯粹的STP,零售层面更接触不到ECN模式。大中小经纪商的区别就在于大型零售外汇经纪商拥有完善的风控体系,但是客户的资金量较大或者具备稳定盈利能力的时候,大型经纪商有自己的模式识别并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进行对冲(层级越高杠杆越低,要求的保证金越低)。而中小型经纪商大多没有完善的风控团队,甚至很多小经纪商压根就没有风控团队。这个市场有些时候超乎你的想象。

总结:

零售外汇市场几乎都是统一的MM、STP混合模式,不存在单一的STP模式,更没有ECN订单模式。所以依赖于平台订单模式来判断平台资金安全性其实站不住脚。

1.3外汇媒体

国内曾经最火的两家外汇媒体外汇110和外汇天眼都有外汇平台排名、口碑等等(当然现在网站都被屏蔽了),也曾很长一段时间被大家视为行业中的指南针。为了获取排名,很多经纪商可谓是下了血本。据悉,某媒体红榜排名打底要10万美金,这还不包括入住旗舰店和打广告的费用。外汇媒体首先是商业媒体,尤其是在市场没有完全放开的前提条件下更是追求短期暴利。更加可笑的是很多倒闭的平台都曾排名前三,比如GPP高朋、CARDIFF卡迪夫、石头证券等等。而真正优质的经纪商诸如IB盈透、GMO、PLUS500等等这些平台由于服务跟不上的问题被黑得体无完肤。而且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平台下面的评论很多都是平台销售有组织去添加的。

当然,小编在此并非要彻头彻尾的黑一把媒体,而是希望我们能够理性去看待媒体咀嚼过的信息,要具有自我辨别能力。在另一方面,外汇媒体也确确实实曝光了一些黑平台与违规操作,而且还提供了百宝箱诸如电汇用到的SWIFT代码查询等等工具,甚至还有一些比较实用的专业知识,都推动着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总结:

外汇媒体是外汇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提供了很多学习工具和方向指引,但是并不能直接充当替我们选择平台的工具。

1.4平台实力

衡量一个平台的综合实力可以从头衔资质、客户体量和业务分布几个角度来综合评价。一个有实力的平台并非表面上给你更多优惠或者提供便捷通道,更多的是体现在比如有一个强大完善的风控团队(平台常年屹立不倒的根本)以及拥有资金实力在上一级市场对冲终端客户持仓风险(正如前面所述,层级越高对应的杠杆越低,很多不懂得小白说直接对冲到投行,要知道投行的杠杆低至3-5倍,甚至不带杠杆)。

当前市面上比较认可的头衔有上市公司和银行机构(当然一些经纪商本身完全具备上市实力或者因为被收购退市的机构也计算在内,比如吉利控股的盛宝,又比如被INTL集团收购的嘉盛)。这类经纪商不见得交易环境和交易成本等方面令人满意,但是资金安全还是很有保障的,外汇行业每年都有大量出入资金出现问题的平台,但是这些平台没见过出现什么资金安全问题。如果一个平台是上市公司或者银行,全球业务分布广泛且具备一定的客户体量,我们都是大胆选择。(备注:如果一个平台的业务只分布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等欠发达市场,那么你是要注意防雷的)。

总结:

头衔资质、业务分布和客户体量是衡量一个经纪商综合实力的三个重点。综合实力强的经纪商具备较高的资金安全属性。

1.5平台时间

这个行业不缺少明星缺寿星。纵观整个外汇历史长河,每年倒下的平台不计其数,长期活跃于大众视线当中五年五年以上的平台好像一直就那么多个。为什么强调长期活跃在大众视线中的?因为很多经纪商尤其是中小经纪商都是宣传其海外背景,实际上出于地域、网络等限制性因素我们根本无从核实其真伪性,而事实上很多经纪商都是刚刚注册的,生存能力很弱,尤其是在行业走下坡路的时候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建议尽量选择长期活跃在大众视野中五年五年以上的零售外汇经纪商。

相关文章